为培养国际医学院学生的科研思维、拓展学生接触科学研究渠道,营造良好学术氛围,4月25日下午,国际医学院在缙云校区A1-2105教室举办科研学术分享会。分享会特邀第一临床学院王思源、蔡钦宇、付培姗三位学长学姐为2020级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和竞赛学习的经验技巧。讲座由国际医学院科创部部长徐若兰同学主持。
王思源是第二届基础医学论坛校赛一等奖、国赛三等奖获得者。她主要从对科研的认识、个人科研经历以及文献阅读技巧三个方面为同学们做了分享。王思源讲述了自己从最初走进实验室,到进行细胞培养,到创新实验项目成功立项的心路历程,还分享了检索、精读、泛读文献的实用方法与技巧。王思源说:“科研是一条孤独而漫长的路,但同时也是充实而有意义、欢乐而精彩的”。
蔡钦宇曾在重庆医科大学模拟学术交流会和“构想杯”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目前已发表sci论文一篇。他通过解答“为什么参加科研”,“到哪里参加科研”,“在科研中能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做科研”四个问题,介绍自己在科研中的学习感悟。蔡钦宇认为主动、勤奋、好奇心、坚持是开展科研必备的品质。他告诉大家要学会在与团队的协作和互动中提升自我,共同完成高质量的医学研究。鼓励同学们主动抓住机会成就科研理想。
付培姗向大家介绍了第一临床学院主办的“构想杯”和“模拟学术交流会”两项科研学术比赛以及相关内容、流程,鼓励同学们踊跃参与比赛,与其它学院的同学相互交流学习。
分享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提出了“我们还没有任何专业知识,能开始科研吗?”“大一进实验室会不会早?”等问题。王思源、蔡钦宇和同学们积极互动,他们认为,大一是进实验室的最好时机,同学们可以从坚持阅读文献开始,逐步摸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开启科研之路。
在本次分享会中,第一临床学院的优秀学长学姐结合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宝贵的科研经验和实用的学习方法,体现了重庆医科大学团结互助、“老带新”、“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获得同学们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