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笃行克时艰砥志研思谱新章—— 早临床(VECE)课程系列介绍(一)
发布时间:2020-10-23 浏览次数:

2020年9月28日,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早临床课程正式开课。早临床课程组63名授课教师及60余名助教,带领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首届本科学生,开启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医学初探之旅。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早临床课程。


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打造重医早临床品牌

自教育部2012年首次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提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以来,我校一直探索以“早临床”为切入点,培养关爱病人、尊重生命、具有职业操守和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卓越医生。我校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合作院校英国莱斯特大学,是全球率先开展“very early clinical experience(早临床VECE)”课程的知名大学之一。


在早临床课程建设中,我校充分借鉴莱斯特大学经验,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结合我国医学教育实际情况,在学校领导的全力指导和支持下,依托各附属医院,遴选全校优秀师资力量,重庆医科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早临床”课程组应运而生。

2020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校长兼联合管理委员会主席黄爱龙出席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首轮师资培训会,对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重庆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国际医学院院长邓世雄及课程组专家考察团于2018、2019年多次赴莱斯特大学实地考察,引进英国先进课程理念,结合我国国情、校情和学情,反复打磨,创造性的制定出了紧紧围绕我国医疗核心制度的早临床课程框架和教学大纲。

浸入式体验教学,培养有温度的卓越医生

早临床课程重在“体验”,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接触真实的医疗环境,通过体验医生、病人、家属等各种不同角色,对医生、医院、医学有初步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与患者的共情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技能,帮助学生早日成长为一名有灵魂、有温度、有卓越创新能力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做实课程准备工作,严把教学质控关

课程设计雏形建好后,学校和课程组不断深入研究早临床课程教学,协调相关院系和专业,全面落实早临床小班制体验式实践课,确保各环节无缝连接,杜绝教学事故,扎实做好早临床课程教学准备工作。

疫情期间,在学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早临床课程组专家、教务处及国际医学院相关负责人先后赴第四临床学院和璧山医院实地考察,确立了早临床实践基地并遴选出了一批优秀的一线医务人员作为助教;课程组组长周发春在武汉抗疫间隙,仍通过视频会议指导课程安排;教学秘书叶琳结合自己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学习和培训的经验,详细制定了教学计划。

课程组分别就师资培训、课程安排、实地调研和教案论证等问题,先后进行了三次集体备课,一次课程组会议,确保教学授课理念、课程内容的高度统一。课程开始后,专家组持续跟进,多次实地巡视,层层把控教学质量。


课程设计层层递进,考核方式灵活创新

早临床课程共分三个阶段,采用8个学时理论课指导下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实践课确立目标和基础。通过让学生从医生和患者两个不同视角分别进行体验,初步了解医院概况、行医准则和规范,培养学生基本的临床思维。

教学方式以浸入式小组体验为主,层层递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逐步具备新时代卓越医师职业素养。

课程考核大胆摈弃传统试卷考试,采用实践报告、主题展示等符合课程精神的灵活的考核方法。

经过2周的理论、实践教学,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020-2021学年第1学期早临床课程phase1圆满结束。同学们表示,早临床课程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医疗环境,感受到医疗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信心与决心。大家在收获满满中期待下学期早临床课程phase 2 的到来。

早临床课程phase 2,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