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在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首批学生开学之际,早临床体验课率先开课。围绕培养职业荣誉感、责任心等价值观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学生初步了解了医院的构架和规则。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早临床课让他们更加明确医生的职责和使命”,并强烈要求更深入的临床体验。本学期的早临床体验课在同学们的期待中开始了。
课程介绍
在phase1的基础上,phase2进一步强调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课程设计仍然沿用理论课指导下的实践体验课模式,分别从医生和患者视角,让学生通过实训、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患者访谈、问卷调查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体验入院、诊断治疗、院感防控等各个环节的医疗活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患者安全保障、关注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心理期待,培养学生通过患者主诉症状体征作出临床判断的思维过程。
层层遴选的60多名教师,来自重庆医科大学4所临床学院,专业涵盖内、外、急诊、儿科、护理等,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和体验。教师们为了学生们最佳的体验,根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了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对比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经过体验,学生初步了解了临床操作规范和标准的临床思维模式,为今后的职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期末考核
“早期接触临床phase 2”期末考核评估以价值观为考评导向,再次创新考核评估方式。考核根据学生英文水平,因材施评。学生可自主选择英文总结汇报或中文辩论的形式。英文总结会上,学生们用全英文汇报了本学期课程体验与收获,较第一学期而言能规范运用更多专业词汇;辩论会以“医患关系中谁是弱势方?医方或者患方?”为题,学生们引经据典、观点鲜明,辩论现场如火如荼。学生们通过准备期末考核查阅了大量文献,锻炼了文献检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这正是早临床体验的真正意义所在。
学生课后感想
切身体验就是早临床课程的特点之一,通过一次次的体验,我明白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让我为选择临床医学感到骄傲,为肩负起这份责任而不懈努力。
--刘思言
老师们在教学中展现出的严谨的临床态度、亲切的教学方式,让我感觉到这是一门有温度的课程。
--林子菡
早临床课程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医学的专业性和人文性,不仅在早临床体验中学到了医学知识,还让我感受到了医学的责任,对病人需负最大的责任。
--刘可可
从防护服的穿戴到手卫生中七步洗手法的反复练习,从查房的初次体验到医生患者问卷调查,短短的早临床课程中,我体会到了医生日常工作的细节与不容易。向每一个医护工作者致敬!
--李青原
经过这学期的早临床实践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医院的整体性与科学性,各部门的日常工作处处强调着团队精神,围绕着“治病救人”这一共同目标来运作。
--唐铭鸿
时光飞逝,早临床课程从无到有,顺利运行已一年有余。回首疫情期间,课程组力克时艰,组织线上视频会议,坚持每学期四次集体备课,保证小组教学同质化。如今,看到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和满足的笑容,慨叹不知不觉间,学生们成长了,老师们也成长了。教学相长,年轻的早临床课程组将继续发扬创新、严谨和奉献的精神,让早临床之花,开遍重医,开遍每一个医学生的心底。做学生们在医海发光发热,乘风破浪的启蒙者,我们无怨无悔!